模式是遇到坏人不在乎,遇到破事不纠缠
文/良大师
1
先说说我和两位领导曾遭遇的两件小事。
首先,我和一个领导去机构调查。
早上从酒店出来,随便找个路边摊吃早餐。
你知道,人来人往,一波狼借叠加一波狼借,服务基本靠自助。
我去排队买早餐票,领导去找地方。他看见一张桌子空了,就把桌子上的脏餐具扔进了池子里。
刚坐了一会儿,他就看见一个耳朵里有烟的人对他说了些什么,气氛不对。
我赶紧去,原来那个人说他没吃完,就被我们带走了,很不开心。
我说:“那我再给你买一份吧,你接着吃。”
他说没心情吃,让我们直接给他现金,100元!
我说你在开玩笑吗?你把店里的一切都点一边,这个数字花不完!
当我们发生争执时,领导迅速打开公文包,翻出100元,递给对方。
这么爽快,竟然让对方也有点吃惊,他略愣了一下,然后捏着钱,对我不怀好意地笑了笑,拍着屁股走了。
我很生气。我只想说点什么,但领导有点不耐烦地向我挥手,这意味着让我快点排队,低下头,开始用黑莓回复邮件……
在路上,我有点怨恨,那显然是个坏人,故意勒索我们,我也看到餐具里的东西都吃干净了……
领导打断了我,以为他会告诉我什么好心态,宽容等大道理,但他说:
“哦,什么重要,你知道吗?顺便说一句,你上次写的报告完成了吗?”
那烂人似乎从未出现在他的生活中。
2
我们常说做人要有格局,但什么是格局呢?
答案很多。对我来说,最好的解释是:
遇到烂人不在乎,遇到破事不纠缠。
先说说为什么不在乎坏人。
第一点,和烂人计较,十有九输。
我之前写过一篇小文章,说在香港迪士尼乐园,两个香港女孩被两个香港女孩指责后,其中一个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诅咒了两个女孩。
那篇文章,我略去了一个细节,其实当时我站出来帮女生说话,结果很丢人。
阿姨说我之所以帮腔,是因为她看中了女孩的美貌和鼻子有眼睛的描述:
“你小子,多次偷看那姑娘的胸脯,你以为我没看见……”
那天我哑火了,因为纠缠,我只能说我没看,阿姨会说你只是看,我说我在哪里看?阿姨还会说,你清楚地看到了,但也吞下了唾液……
这种无中生有往往让你洗不干净。如果你想反击,你必须以暴制暴,指责阿姨一直在偷看我的胸部……
但如果是这样,我不会像她一样堕落吗?这不是我想要的,所以我只能默默地吞下苦水……
那为什么要和坏人计较十有九输呢?
因为烂人是没有底线的,ta也要把你拉进这个没有底线的战场。如果你想要底线,就输掉这场战争,不要输赢,但至少你先失去了底线。
正如尼采在《善恶彼岸》中所说:
与恶龙搏斗太久,自己也成了恶龙。凝视深渊太久,深渊会回头凝视。
所以,你和乎坏人,大部分结局都是输。……
第二点,你改变不了世界,也改变不了烂人。
这个世界上很多负责任的人都希望维护社会公德,改变别人的坏习惯,但往往事与愿违。
网络作家平开顺,讲述了父亲中风的经历。
他父亲刚在家退休。老人有一颗侠义的心,喜欢管闲事。
有一次,我看到一辆车停在社区的人行道上。由于人行道狭窄,路过的邻居很不方便。
看到车里还坐着一个年轻人,老人过去谈判。
但让老人苦口婆心,那年轻人依然巍然不动,后来年轻人真的无聊了,恨道:
“老家伙,滚边去吧,你闲得慌吧?”
两天后,老人中风了,平开顺说:
“当时父亲心里就憋着口气,他最不能释怀的是,自己明明句句在理啊,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连道理都不讲了?”
网络上有句话叫“不要和傻子讲道理”,话虽粗,但可理不粗。
因为坏人和傻瓜都来自另一个平行宇宙,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准则与我们完全不同。你不能教育他们,但你会感到疲倦。
正如村上春树所说:
“并非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中”。
所以你不能改变坏人,如果他们能被改变,他们就不会被称为坏人。
就像《古惑仔》中的莫文蔚,不要动员传教士父亲的劝告,也不会改变。即使他们都相信教学,他们仍然是“信教古惑仔”。
当然,我不是让你屈服于坏人,而是让你鄙视ta不要因为坏人而把自己的身体、时间、精力和尊严放在身上。
要相信一句古话:“恶人自有恶人磨”,别理坏人ta,让ta加速糜烂是最好的报应。
3
说说为什么遇到破事不纠缠。还说两点。
首先,大多数破事都是无法挽回的。
“破甑不顾”成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
郭泰在路上,看见一个人背着瓦罐走着,瓦罐突然掉了下来,碎了一地。
行人,头也不回,看也不看,继续走路,好像什么都没发生。
郭泰上前问他:“为什么你的瓦罐坏了,你连看都不看?”
那人铿锵作答:“破都破了,再看有什么用?”
郭泰觉得这哥们是个天才,就劝他好好学习。这个人也听从了建议,学习了十年,终于成功了,名雀天下。
这个故事和西方谚语同工之妙:“不要为翻牛奶哭泣”。
但大多数人做不到。
老板的责备让你郁闷了N天,见到老婆也没好脸;
没有赶上公共汽车,让你充满愤怒,看到同事忍不住说两句话;
堵在路上,燥如热浪,你不停的按喇叭,咒骂前方的车流……
是的,我们经常为不可挽回的破事而烦恼,但这不是另一种自虐吗?
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,全班都笑了。
然后,开始认真讲课。
过了一会儿,他唾沫横飞地又讲了一遍刚才的笑话。
这时,几个学生笑了两声。
没想到,教授课后讲了一会儿,详细地复述了之前的故事。
这一次,没有人再笑了,大家面面相觑,眼神变得惊讶。
这时,霍兰德平静地说:
“大家不会为了同一个笑话,一笑再笑,可为什么,大家却总为同一件破事,而反复悲伤呢?”
第二,你经常关心破事,因为你太认真了。
我淘汰了一名员工,一是业绩低下,二是太矫情,烦人。
怎样矫情?
我只是觉得他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地方,要么客户坑他,要么产品经理蒙住他,要么外卖不够,和弟弟吵了很久。
最经典的一次,他在携程换了票,一周后钱到了他的账户。结果他花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找携程客服争论理论,说他1000多元,为什么白白在携程账户上躺了一个星期,为什么利息不给他?……
当然,你可以说他有权利保护意识,但他在这些破碎的事情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,但他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太多,比如经营客户,最终业绩落在完全区外,被公司淘汰。
后来我也明白,他的矫情和表现低下,本来是互相滋养的共生体。
你越不做严肃的事情,你就越容易关注破碎的事情。而那些破碎的事情,仿佛有自己的磁场,互相吸引。渐渐地,你会失去更多的精力,很难腾出空间去做严肃的事情。
想想心理学家的说法:
每个人处理的一切都是“大脑重塑”过程。处理什么样的事情,你会不由自主地“扮演”相应的角色,直到它真成为这样。
4
以前网上有个故事。
一个女孩和老板吵架,因为牛肉面里的肉太少了。
吵着哭着,有好心人劝她:不就几块肉吗?这种破事不值得,别哭了……
结果女孩哭得更伤心了,好心人想了想又劝:唉,这种奸商,一个烂人,不值得,别哭了……
但女孩还是哭了,最后女孩说:“我不是因为这件坏事,也不是因为那个坏人,而是因为我毕业了几年,不得不为碗里的几块肉和别人争论。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……”
是的,我们与坏人和破事纠缠,往往与自己无能纠缠。
正如王小波所说:
“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。”
因此,在某种程度上,那些坏人和坏事是我们自己无能的映射。
你可能会问我:“我还没有那么强大,就是比较无能,怎么破?”
至少你应该建立自己的价值感。
什么是价值感?
也就是说,你应该清楚你真正想要什么,你愿意全力以赴。
在这个时候,你的注意力会崩溃到隧道里,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注脚。
俗话说,易定者无感,易感者无定。就是这个意思。
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领导,不受外界的干扰,清楚地看到了他想要实现的价值,以及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。这是一种价值感。
在我看来,下面的故事是对价值感最好的诠释:
换句话说,当肯尼迪访问美国宇航局太空中心时,他看到一个拿着扫帚的清洁工。于是他假装关心,去慰问:
“师傅,在扫地啊……”
结果这个人头也没抬答:“呃,不,我在帮一个人去月球。”
你看,这是有价值感的人。对他们来说,有些人和事根本不存在。……
来源:良大师(ID:lang-da-shi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