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狗CEO王小川:“挂那天,就是终点”
文/清如
王小川,搜狗公司CEO。
王小川在搜狗14年的坚持令人钦佩,从开发搜狗输入法,到制作搜狗浏览器,再到梦想美国纽交所。
王小川曾说自己是极客,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极客可以理解为好奇、执着、钝感和创新。”显然,他本人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。
一、从ChinaRen到搜狐
王小川是一位“天才少年”,作为一名学生,他一路战无不胜,成绩优异。1996年,他因获得国际奥数金牌而被送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。
1999年,陈一舟、周云帆、杨宁找到王小川,邀请他高薪加入ChinaRen。于是,还在读大四的王小川开始了ChinaRen实习,手下有7个编辑。
他非常勤奋,经常睡在办公室里,去图书馆查阅信息,并开发了一个可以评论的新闻系统。八个月后,王小川每天浏览4400万个网站,成为当时中国第四大网站。
搜狐收购2000年ChinaRen。2003年,王小川一毕业,张朝阳就亲自打电话邀请他到搜狐工作。
当时,王小川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开发搜索引擎。他带着12名清华奥林匹克训练队的大学生日夜敲代码。2004年,搜狗搜索问世,但很少有人关。
此时,搜狗输入法在王小川的另一个项目中取得了成功。
二、搜狗输入法
当时,王小川发现马占凯对搜狗产品有很好的建议,所以他向他扔橄榄枝。马占凯认为,国内市场缺乏强大的中文输入法,建议搜狗做输入法,得到王小川的认可。
2006年,搜狗输入法上线。通过搜索引擎技术,王小川团队创新地使互联网成为一个“活”满足网民表达需求的词库。
然而,搜狗输入法在市场推广遇挫折,一年后市场份额只有2%。
为了打开局面,王小川建立了推广团队,从渠道上突破,到当时流行的下载站打广告。2008年,搜狗输入法的市场份额达到40%。
搜狗输入法的成功让王小川意识到浏览器是做搜索引擎的关键桥梁,于是他向张朝阳提出做浏览器。PC终端浏览器战争正如火如荼,搜狗要异军突起并不容易。
这时,张朝阳任命另一个人搜索,倔强的王小川不但没有离开,反而全身心投入到浏览器的研发上。
搜狗浏览器
王小川对搜狗有着深厚的感情。他坚信浏览器会成功。他日夜工作,最终于在2008年12月发布了搜狗浏览器的第一版,在两年内占据了10%的市场份额。
2010年,谷歌宣布退出中国,国内浏览器模式发生变化。今年,搜狗从搜狐独立运营,王小川担任CEO。在王小川的经营下,搜狗很快实现了第一季度的利润。
2013年,周鸿祎再次向张朝阳提出收购搜狗,双方基本协商了收购事宜。然而,王小川坚持依靠搜狗自身的力量在搜索引擎领域战斗。
王小川找到了马化腾,对方提供了比周弘毅更慷慨的条件。心胸开阔的张朝阳选择支持王小川。最后,搜狗嫁给了腾讯。此后,搜狗的发展取得了快速的进步。
搜狗于2017年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,39岁的王小川身价2亿美元。
他说,“只要我今天还有机会在搜狗练习,我就会一直这样做,挂那天,就是终点”。
来源:南财专访